劇情簡介
1948年3月,已經在東北站住了腳的解放軍,在林彪的領導下,已經發展為近50萬大軍。毛澤東、周恩來、任弼時等離開西北來到河北與劉少奇、朱德等會合,並討論了當時形勢,毛、朱等及時把握戰略決戰時機,命令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,強攻錦州,切斷東北蔣軍退華北的路。以徹底殘滅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。林彪為了有把握,提出先打長春,以圍點殲滅瀋陽援敵。經過毛主席多次做工作,1948年7月,林彪決定按毛澤東意見辦,南下攻擊錦州。此期間,蔣介石對東北蔣軍的撤、守,也猶豫不絕,出於政治利害考慮,終於沒有下從東北全部撤至華北的決心。1948年9月12日,遼瀋戰役終於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打響了。10月14日,東野主力向錦州發起總攻,31個小時便克錦州。接著,長春宣告解放。未幾,瀋陽、營口亦相繼解放。在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同時,華東野戰軍勝利舉行了濟南戰役,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。
演職員表
演員表
角色 | 演員 | 備註 |
古月 | 毛澤東 | 簡介 中共中央主席 |
趙恆多 | 蔣中正 | 簡介 中華民國總統 |
蘇林 | 周恩來 | 簡介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 |
劉懷正 | 朱德 | 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|
郭法曾 | 劉少奇 | 簡介 中央書記處書記 |
路希 | 任弼時 | 簡介 中央書記處書記 |
馬紹信 | 林彪 | 簡介 東北野戰軍司令員 |
魯繼先 | 羅榮桓 | 簡介 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 |
張衛國 | 劉亞樓 | 簡介 東北野戰軍參謀長 |
盧學公 | 衛立煌 | 簡介 東北行轅代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|
周志宇 | 廖耀湘 | |
吳志遠 | 宋美齡 | 簡介 蔣介石夫人 |
徐正運 | 杜聿明 | 簡介 徐州“剿總”副總司令 |
馮恩鶴 | 段蘇權 | |
孫海英 | 國軍軍官 | |
姚居德 | 蘇靜 | 簡介 東北野戰軍參謀長 |
宗利群 | 彭德懷 | |
盧奇 | 鄧小平 | |
傅學誠 | 劉伯承 | |
劉錫田 | 陳毅 | |
謝偉才 | 粟裕 |
參考資料來源
職員表
導演 | 李俊(總導演)、楊光遠(首席導演)、韋廉、景慕逵、翟俊傑、蔡繼渭、趙繼烈 |
副導演(助理) | 楊軍、宋業明、郭曉東、陳健 |
編劇 | 王軍、史超、李平分 |
參考資料來源
幕後揭秘
影片分為《遼瀋戰役》、《淮海戰役》、《平津戰役》3部,以史詩般宏偉的氣魄藝術地再現了中國解放戰爭中兩大軍事集團3次決定性的戰役。
創作者在雙方統帥部門的戰略方針、作戰計畫、戰役指揮上完全忠實於歷史史實;在細節描寫上、戰爭場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進行適度的渲染、鋪襯,因而使銀幕形象在巨大的、真實的歷史背景上顯得更加豐滿、生動,具有較強的感染力。
影片既描述了雙方統帥及高級將領的思想、感情、性格,也表現了下級軍官、士兵和民眾的思想、感情、性格,而且在描述中避免了臉譜化、模式化的傾向。在此基礎上,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,它表明決戰的勝負並非單純是軍事指揮決定的,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。
幕後製作
影片從史實出發,深入挖掘了歷史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,表現出了毛澤東、林彪等人的軍事才能和解放軍的歷史功績,並對國民黨內部不團結、勾心鬥角、爾虞我詐和政治腐敗也進行了描述。
電影相較於以往革命戰爭題材電影,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於經典之作,在問世時便以其宏大的戰爭場面而引起強烈反響,加之影片對於人物的細膩刻畫,使該片在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。
影史地位
90年代初由李俊擔任總導演拍攝的三部6集《大決戰》堪稱是真正的鴻篇巨製。從1948年到1949年初,在東北、華東、華北地區進行的遼瀋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略大決戰。“三大戰役”以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國民黨的慘重失敗為結局,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,是人民革命戰爭史上的光輝篇章。
影片《大決戰》三部6集(《遼瀋戰役》、《淮海戰役》、《平津戰役》),既獨立成篇,又可以聯成一個整體,構成了對這一偉大史實的總體再現。《大決戰》是一部氣勢宏偉、規模空前的作品。自有中國電影以來,中國的銀幕上還未出現過這樣結構複雜、人物眾多、場面壯觀、氣勢磅礴的作品。
創作者是站在一個偉大歷史的轉折點上來寫“大決戰”的。影片不僅表現了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軍事鬥爭,而且展示了這兩個政黨在政治、經濟、外交等多方面的較量,通過多側面、多角度、立體式的描寫,展示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風貌,揭示出決定戰爭勝負和歷史變革的最深層的動因,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全景式的戰爭巨片。該片獲第12屆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多項國內獎。
影片上映後,以它歷史的真實、人物性格的鮮明和場面的宏大而獲得高度評價,同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,獲得第十五屆《大眾電影》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、第十二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、最佳導演獎、最佳美術獎、最佳剪輯獎、最佳道具獎和最佳煙火獎。
獲獎記錄
中國電影金雞獎 |
|
大眾電影百花獎 |
|